私生子抢遗产,想过会发生在身上,却没想到发生在了身上。
一直被奉为“江浙沪独生女”典范的,这下,可真的遇到麻烦了。
不仅要跟同父异母的弟妹纠缠,还要稳住的企业形象与销量,但凡走错一步,娃哈哈就难翻身了。
不过,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该担心的人好像不是宗馥莉,而是那三个外籍的孩子。
面对起诉,宗馥莉的破局与反击堪称教科书级别。
对方指控她信托资金挪用,她直接甩出越南工厂设备采购合同以及110美元付款凭证,成功证明这笔款项的合法流向。
对方质疑2020年宗庆后签署的“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,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”遗嘱仅有公司高管见证,她就直接亮出2003年海外资产分配备忘录,并强调若对方拿不出宗庆后亲笔签署的信托契约就是空口无凭。
不光要将军,宗馥莉还要反制。
她在强调未曾接获宗庆后的相关指示的同时,开始质疑私生子们资金转移证据中发件人签名存在篡改痕迹,并申请对私生子们的出生证明、银行流水进行司法鉴定。
这样一来,私生子们一旦伪造证据,难免会有牢狱之灾。
同时,她甩出娃哈哈2023年东南亚市场预算报告,直接把争议账号定义为“业务储备金”,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“挪用”一说。
反击+反制,宗馥莉不带怕的。
紧接着,她亲自下场承诺不裁员、不降薪、不取消分红的“三不原则”,以此稳住经销商们的心,并把娃哈哈的商标转移到新公司做起一道防火墙。
这还仅仅是开始,宗馥莉就已经拿出了十足的气势,一步步把对方逼到劣势地位,又稳住军心与企业形象,可见她并非是软柿子,“老三”有苦头吃了。
用宗庆后的话来说:她很强势。
她的这种强势不光体现在财产保卫战上,还有商场上。
宗庆后在42岁的时候才生下宗馥莉,那时候的他还一穷二白刚开始创业,直到宗馥莉上初中二年级才有能力把她送出国学习。
14岁就背井离乡远去美国读书的宗馥莉也没敢怠慢,每天都在埋头苦读,8年后才学成回国。
回国后,她直接进入娃哈哈从最底层的车间干起一直干到车间主任,又干到童装总经理,在这期间她深度了解了机械、包装、进出口等行业,等于将全部业务都摸了一遍,捋清了各个业务板块。
当有了自己的认知后,宗庆后便给了她一笔创业资金,让她去独立打理宏胜饮料,锻炼她的商业能力。
最初,宏胜只是娃哈哈的代工厂,只有一条独立灌装线,但在宗馥莉的带领下不足三年就完成了全产业链的版图,并在全国发展成20个基地、40多家子公司、100多条生产线的综合饮料集团。
规模扩大了,营收也上去了,截至2021年宏胜多次被选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以及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,整体不亚于娃哈哈。
截至2022年,营收破104亿,净利润高达14.7亿,这不仅让宗庆后大开眼界也让同行们有了危机感。
在看到女儿的商业智慧后,宗庆后直接把她调回娃哈哈总部并给她放权。
经过几年积累的经验,宗馥莉对自己更加自信,直接大刀阔斧开始改革,又是换掉代言人,又是推出更加年轻化的新品去拥抱互联网迎合年轻人。
之后,她将矛头对准员工,开始对董事会成员大换血,让老臣隐退,把年轻人提到决策圈。
在劝退老臣的同时,她还从宏胜饮料集团挖来一批属于自己的\"亲信军团\",让他们走入董事会。
她给的理由很直接,喜欢培养自己的人并希望自己的人有创新性,有自己的想法,虽然以前的员工都很好也很忠诚,但他们都太过依赖宗庆后的想法,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宗馥莉的做法无疑让老员工们不满,外界也对此唱衰,觉得娃哈哈要栽在她的手里。
而事实上,宗馥莉压根就不理睬这些舆论,她接下来直接下令招标10万个冰柜,大力发展线下渠道,与竞品饮料抢占\"领地”。
此外,她还出手打价格战,硬是把12瓶装的矿泉水价格砍到8.8元,把经销商都干懵了。
抢下先机后,她紧接着推出一系列新品,如水果绿茶、蜜桃乌龙主打一个低糖健康还便宜,抢占年轻人市场。
一番操作,宗馥莉把包装水市场占有率做到16.6%,是前一年的四倍,营收同比激增36.7%突破700亿,直接把娃哈哈带回到十年前的巅峰水平。
如果说宗庆后的打法是“稳”,那么,宗馥莉的打法就是\"战狼式\"的,让所有质疑者们闭了嘴。
连宗庆后都很诧异,她如此强势,员工却如此服她。
宗庆后也曾多次公开承认宗馥莉比他厉害有主意,做一些项目也不会跟他请示与商量。
确实,宗馥莉很独立有想法,做事雷厉风行该出手时就出手,带着娃哈哈再创辉煌,她的目标也一直都是成为老爸超越老爸。
如今看,42岁就凭810亿元财富登顶中国女首富宝座的宗馥莉,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老爸了。
有商业智慧,有执行力,有管理理念,自小在商界熏陶中长大的宗馥莉,怎么可能是个软柿子任人拿捏?
私生子抢家产的戏码出现在宗家着实令人惊讶,但以宗馥莉的态度来看,“老三”的计划恐怕到头来是一场空。
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配资门户导航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