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苏 滨
“守着林子,能‘卖空气’!”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恰里村,村民吴学勇拿着存折,脸上洋溢着喜悦。吴学勇口中的“卖空气”,正是当地实施的单株碳汇项目。
单株碳汇项目,是通过科学计量方法,精准测算每一棵符合条件的树木在生长周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,并赋予其市场价值,这是贵州拓展“两山”转化通道的有效探索。
2019年,从江县在7个村试点单株碳汇项目,挖掘和盘活群众手中的林地资源,唤醒森林生态价值。“我们从农户那里购买碳汇,一方面能抵消部分碳排放,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;另一方面,我们把自发绿电与购买来的碳汇捆绑销售,为客户拓展服务范围。”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单株碳汇项目主要面向当地脱贫户。胸径5厘米以上的乔木可以纳入项目,有专人到林子里采集林木信息,录入数据平台。”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从江分局副局长肖体双介绍,每棵树每年碳汇收益3元,资金直接打到个人账户,确保惠农资金精准直达。
2024年,吴学勇收获了一笔“绿色财富”。当时,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5万元,与吴学勇在内的110户签订单株碳汇采购协议。凭借自家的450株大树,吴学勇当年获得1350元的碳汇收益。“不用砍树,树还是自己的。只要规范挂牌,做好管护。”吴学勇说。
起初,吴学勇对单株碳汇项目充满怀疑:“树长在山上,吸点空气就能卖钱?哪有这种好事?”直到这笔碳汇资金如期打到账户,吴学勇的态度才彻底转变,他还在房前屋后、林间空地积极补种树苗。
像吴学勇这样的例子,在从江县还有很多。秀塘壮族乡卡机村村民罗有发,这几年通过单株碳汇项目每年增收千余元,护林爱林意识也明显增强。“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进来,农户对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”肖体双说。截至2024年底,从江县参与单株碳汇项目的农户共7962户,农户累计获得碳汇资金总额近1200万元。
原刊于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7月30日 第 14 版)
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配资门户导航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