锐声音| 栏目
六里投资报| 来源
张忆东| 作者
边江| 编辑
价值线导读
近日,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、经济与金融学院联席院长张忆东,在一场对话中,分享他了对反内卷政策、A股港股市场、下半年大类资产配置方向等多个话题的最新判断。
观点鲜明,洞见有力!
张忆东认为反内卷政策将分三阶段演绎,明后年或迎来主行情,推动传统行业并购重组与龙头公司的戴维斯双击。
张忆东提出港股牛市进入“漫长夏天”,受益于国家赋能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及增量资金流入,下半年将持续走强。
最后他指出,在其他资产上,长期看好黄金与数字资产,但短期需防波动。股票仍为首选,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优于美股。
今年只是号角刚刚吹响
主持人:关于投资机会方面也提到了反内卷的相关机会。关于资本市场如何支持反内卷的政策导向,以及反内卷对于股市相关行情的影响。这方面您能再详细分享一下吗?
张忆东:第一,我认为这一次反内卷,它有这样一个时代背景,就是说中国新旧动能转换,
我们整个经济的降速,带来一些中游乃至于偏上游的行业,特别中游制造业,呈现出阶段性的产能过剩。
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公司依然是比较强大的,所以所谓的内卷就是不断打价格战,
把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卖成白菜价,变成海外说你怎么对我进行倾销。
所以,国家是想引导中国制造从大走向强,从量走向质,
我们要把精力团结起来去创新,真正地依靠全球化走出国门,走向科技进步,科技创新,
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,也是体现出整个新旧动能切换最痛苦的阶段结束了。
我们现在经济已经企稳了,对GDP增速的担忧缓解。现在要对经济的质量要进一步提出要求,这是一个变化,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。
所以,这个趋势不是股市的短暂炒作,而是一个较长时期,伴随着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思路,这样一条长期主线。这是第一点。
第二点,我们认为行情可能会有三阶段。
第一阶段,先知先觉的钱会听到政策的声音,
所以像光伏也好,水泥也好,水泥最近是淡季,但是照样股价大涨。
还包括一些化工,这些传统的有一定产能过剩的行业,它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开始应声而起,这是第一阶段,这也是对政策预期。
第二阶段,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间,市场就开始有分歧了,
有人就开始说,好像进度不行。因为你涨了以后,预期就达不到了,就会有各种担心,这就会有震荡。
第三阶段体现为良性循环,一个正反馈,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力量要体现出来了。
在明年和后年,很可能是反内卷的主行情,大行情是在明后年,
今年只是一个预演,只是号角刚刚吹响,
到明后年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?
加大反内卷相关产业的并购重组,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资本市场,都要积极配合反内卷的政策,
银行那边并购贷要积极推进,而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挂钩,通过市场化的整合带来效率的提升。
所以,这次的反内卷本质上是什么?
政策引导、市场主导。
现在有一个误区是什么呢?
误区是以为这一次反内卷,等于2016年之后的那个供给侧改革;
不一样。
这一次政策是引导的,希望市场来做主导。
而当年你可以看到通过税收、环保,甚至以行政的力量,当时的供给侧改革是强力推进的。
所以资本市场在这一轮反内卷的政策大旗下,我们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,带动哑铃的中端。
因为最近几年,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或者机会就是哑铃,一端是大盘价值,一端是微盘的题材炒作,大多数的中间不死不活。
而这一次我认为是改变了趋势,
将会通过资本市场的赋能,让资本市场的相关领域,无论是刚才讲的化工、新能源、钢铁、有色、水泥,包括可能快递等等,
甚至港股的互联网,通过反内卷,反而让龙头公司获得了更好的行业竞争格局,从而带来戴维斯双击,盈利和估值的双提升。
所以,我们认为明后年中国的股市反而更值得期待。
可能从现在结构性的行情,变成一种更全面的行情,
我们建议要信早信,一定要高度重视反内卷带来的这波轰轰烈烈的行情。
虽然不必短期追高,短期可能还是属于第一阶段,还是炒预期。
但是我们是可以立足于价值投资,立足于去找那些反内卷相关产业里的龙头公司,把它当做类可转债来进行价值投资,耐心投资。
港股牛市夏天漫长
下半年会持续创新高
主持人:下半年您如何看待港股的行情?春天还在吗?港股的牛市您认为依然能够走下去吗?
张忆东:我们认为,总体看,港股的气温肯定是夏天了。
这轮港股牛市的夏天一定是漫长的,绝对是比春天要长得多。
今年只是这轮港股牛市夏天的第一年,下半年会继续延续热度,
(恒指周K)
对下半年我们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思考牛市的推动力。
第一个,港股市场是国际新秩序重构的受益者,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。
现在美国要开始通过“天才法案”来推动美元稳定币,而香港不让它独美,香港其实跟它基本上同时推动了稳定币的立法,并且在八月份要正式开始实施,
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,开始复苏了。
所以现在港股这轮牛市,你可以理解为是国家赋能的牛市,
国家给了香港更加积极的宽松的政策,它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。
以前香港要看外资的脸色,
现在港股是国家赋能的国际金融中心,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。这个变化让香港的这轮牛市可以走得更长,因为它创新的力量来了。
第二个维度,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香港。
香港以前整个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。
它的上市公司更多是一种特色性的上市公司,它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是不强的。
这几年,特别是今年以来,优质的制造业公司纷纷到香港上市。
而更不用说有一个板块叫做新消费,相关公司也都纷纷到港股上市。
所以整个港股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地提升。它俨然成为了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。
现在香港的增量资金驱动非常明显,这个增量资金是体现在内资做全球化配置。
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号,内资通过港股通配置到香港是6700多亿人民币。
而除了内资以外的好消息,是外资也止血了。
今年上半年,外资净流入港股,虽然数字不多,但是它代表一些趋势的改变。
我认为全球的资金还是会向香港回来,特别是在三季度后期;
一旦8月12号前后,中美达成协议,
我们的判断是这样的,就是人民币升值将会继续稳步推进,在年内大概率会到7,所以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也是个预演。
到了明后年,我们还是认为随着美国降息,随着美元可控的贬值,因为特朗普是希望美元是可控式贬值,他试图推进制造业回流,这是未来重大的宏大叙事之一。
那这样的话,对于中国资产,特别是港股就迎来了更多的金银凤凰,
港股的生态环境,现在是一个良性循环,这是第二个方面。
下半年整个的增量资金会比上半年更加活跃,所以香港市场下半年依然会持续创新高,特别是三季度后期到四季度。
第三个方面,我们认为就是香港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,投资风格重大的改变,
也是因为基于前两者,原来香港是一个外资主导的离岸市场,所以港股的投资风格强调的是确定性给溢价,不确定性的给折价。
大多数的公司流动性极差,都是小票,是流动性折价,这是以往的离岸市场的特征。
现在港股的投资风格从一个离岸市场文化变成在岸市场文化。
在岸市场的特征是什么呢?它的投资风格更加多元化,有做价值的,有做成长的。
香港市场的中小成长风格将会在未来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,对中国的科技创新,对中国的新消费都有驱动力。
黄金和数字资产长期战略性看多
主持人:那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,您更看好哪些品种呢?
张忆东:我们先讲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角度。我们对于黄金还有数字资产是长期战略性看多。
因为在中美大国博弈进入相持阶段,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背景下,黄金也好,稳定币也好,数字资产也好。它其实是战略性的一个方向。
但是从短期的维度来说,还是要保持自己的风险偏好跟市场的波动要相吻合。
你比如说以黄金为例,从2600一路涨到3500,没有相应的调整。
这里有大量的获利盘,大家都一致看多。但是你的获利盘又很大,该买的都买了。这样的话它就需要震荡。
我们认为,黄金有可能三季度都没啥大机会,如果没有深调,就要把时间拉长来消化。
那有可能要磨到三季度末,甚至到四季度,黄金才会结束调整,进一步向上走。
但是我们判断黄金在年内有希望突破3500的,而且明后年依然是看多,
(黄金周K)
因为美元向下走,而且明年美国降息,这是相对比较确定的,所以四季度黄金肯定是有机会。
而最近比特币又是回到历史的高位,所以,我们认为如果是风险偏好较低的人,还是要审慎去关注。
(比特币周K)
如果说按照我的判断,三季度会有个美债长端利率的向上扰动,这些高波动的资产也会有回撤,回撤的时候可以考虑来配置。
附件
洪灏最新分享:关税最坏情形已过去,加密货币改写全球金融秩序
关税最坏的情形已过去
市场将有较大的向上修复
主持人:从关税的层面看,对美股的影响是不是慢慢消退了,或者说关税战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?
洪灏:其实五月份对话时,我就说这个最坏情形已经过去了。
而且五月的时候,我认为恒指今年还有新高。
我觉得现在看来,关税不会像大家想的那么糟糕。
比如现在达成的关税是 15%,我觉得很合理。而且和中国有一个框架在推进中。
中国很明显现在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,比如我们稀土出口的限制,其他东西的限制等等。
其实都说明,双方的出发点开始接近,很可能有个协议。
相信最后关税可能就是30%左右,就是原来20%加多10个百分点。
我觉得中国的优势,很难因为30%的关税的升高而消失。
所以我相信如果30%出来的话,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很差的情形。
主持人:那么如果真的是30%的税率,是不是会继续看到投资市场一个比较大的向上修复?美股和港股。
洪灏:我认为应该是的。
如果没有坏消息的话,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流动性条件在改善中。
当然你短期也会有一些干扰,
比如特朗普现在突然又说要炒了鲍威尔。我觉得这样做就很愚蠢,我相信他不会这么傻。
如果是这样,那么盈利其实还是ok的。
我们看到很多大公司报的盈利都是超预期的,而且资金非常充足。所以不应该太过保守。
加密货币改写全球金融秩序
应是投资者不可缺少的资产类别
洪灏:加密货币开始悄然改写着全球金融的篇章。
最近在特朗普政府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放松加速之际,全球金融货币系统的革命开始加速。
加密货币的两大支柱,以太坊(ETH)和比特币(BTC)成为了这次革命的核心和支柱,
日前,美国通过《GENIUS法案》,奠定了以太币在稳定币发行和使用中的地位,并基本上承认了加密货币的合法地位,为稳定币——一种价值常与美元挂钩的数字货币——立下规矩。
预计2026年稳定币市场将达5000亿到一万亿美元,助推加密货币融入主流金融。
以太币在这场变革中如鱼得水。
以太币不仅是一种货币,而更是一个孕育去中心化应用的网络。
2022年的“合并”让以太币转向“权益证明”(proof of stake),通过质押以太币维护网络,既节能又迅捷,配合第二层技术(如Arbitrum),每十几秒可处理数千笔交易。
以太币承载了约70%的稳定币市场(2500亿美元),包括泰达币(USDT)和USD Coin(USDC);每笔稳定币交易需以太币支付费用,交易量激增将直接推高以太币需求。
法案通过后,以太坊价格飙升8%至3288美元,X平台上甚至热议其币值或将冲向1万美元。
比特币之前曾站上了12万美元一枚,彭博终端上比特币的计价单位,现在已经变成每单位百万美元。
比特币的稀缺性如定海神针,以太坊的动态供应则让其更适用于网络交易和结算。
两种加密货币各擅胜场,共同勾勒出加密货币未来的应用蓝图。
当然,投资加密货币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:
全球货币体系却在加密货币的推动下悄然变革,未来或形成美元、稳定币与加密货币共存的多元体系。
因此,以太坊和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,在这数字化资产的浪潮中,都应该是投资者不可缺少的一个资产类别。
(世界十大资产排名及今年上半年涨幅)
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配资门户导航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