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上演暖心一幕,工作人员历经38小时悉心护送,跨越1900公里,将一名牡丹江籍精神障碍女子安全送抵家乡。这场跨越山海的归途,彰显了民政救助工作的专业与温度。
4月9日,青岛市南区湛山派出所将老人李某送至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,称市民反映老人李某在万象城吃饭且拒绝付钱,无法交流、行为异常,初步判断李某为疑似精神障碍人员,将其转至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。市救助服务中心经多方信息比对与身份核查,确认其户籍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。
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,中心仔细研判,确定其符合护送条件,根据李某的健康状况,中心成立专项护送小组,制定涵盖护送路线、安全防护、路程照料等内容的详细方案。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尿不湿、束缚带等特殊物资,并根据李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,准备了易消化的餐食。
展开剩余46%6月23日,护送团队开启火车+高铁的返乡之旅。全程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值守,实时监测李某的身体状况与情绪变化。面对李某多次突发的情绪波动,工作人员轻声安抚,为其疏导情绪;在饮食照料中,细心观察李某进食情况,避免呛噎风险;在用药过程中,工作人员仔细阅读医嘱,准时准确帮助李某服用治疗药品。38小时里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救助人的专业与耐心。
列车缓缓驶入牡丹江站,护送队伍与当地救助管理机构完成交接,确保受助人员后续得到妥善照料。
此次护送任务是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践行“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”宗旨的缩影。近年来,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不断完善救助流程,针对特殊受助群体建立“一人一策”护送机制,年均护送返乡超110人次。通过专业化、人性化的服务,帮助无数困难群众重归家庭、回归社会,用行动践行“应救尽救”的救助原则。
(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通讯员 刘欣雨)
发布于:山东省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配资门户导航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